——记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孙自筠教授
【人物档案】
孙自筠,男,汉族,1935年6月生,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20世纪70年代后在我校任教20年。孙自筠教授早在50年代涉足文坛,80年代以来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传记三百余万字。主编散文集《红枫叶》《十七岁的琴弦》《相思的红飘带》,主持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评》等,出版有《中华状元奇闻大观》《戏说文坛十二怪杰》《20世纪内江文学通论》《叱咤影坛十二星》《画坛十二奇人传》《命运交响曲》;1995年退休后的6年时间里相继创作完成了《太平公主》《万寿公主》《华阳公主》《唐宫晚照》《安乐公主》《陈子昂》,历史小品《状元趣谈》。其中长篇历史小说《太平公主》1999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并获中国作协、文艺报2000年全国文艺作品评比小说类一等奖;与他人合作改编本人长篇小说《安乐公主》为大型话剧《绚梦》获2010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主编青少年读物11部,辅导学生发表文章1000余篇;主编“古文化丛书”一套20册。2009年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7年,他主动捐出自己的5万元稿费,在学校设立了“孙自筠文学奖”,旨在鼓励当下的年轻学子多多执笔写作,为期10年,每年用其中的5000元奖励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学生,已评选五届,有75名大学生获此奖项。
一、退而不休 敬业奉献
孙自筠同志是我校副县级退休干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孙教授退休23年来,始终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改革和发展,坚持在青年学生中作理想、信念、成才教育和写作辅导工作。他坚持笔耕不止,为培养和关心青年文学爱好者的成长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热血,为繁荣社会科学和文学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爱戴,并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银发满头,笔耕不止结硕果。孙自筠自1995年6月退休至今23年间,凭他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全身心投入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发表《太平公主》、《华阳公主》、《安乐公主》、《万寿公主》等公主系列小说、长篇小说《程子昂》、《历史小品文》、《中华状元奇闻大观》、《残阳如血》(与人合著)等,共200余万字,在国内引起积极反响。同时,孙自筠教授还非常关心、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和成长,先后主编了《七彩鸟丛书》十余本,主编《中国古文化丛书》二十余本。
老骥伏枥,含辛茹苦植桃李。孙自筠退休23年来,始终关心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为培育文学新人,在他的指导下,内江师专早在86年就创办了大学生文笔协会。退休后,孙自筠仍然担任大学生文笔协会的顾问,他继续关心、扶持青少年从事文学创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培育人才贡献余热。大学生文笔协会在孙自筠的指导下开展了写作讲座、征文、电影展、影评、文学沙龙、迎新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让文笔协会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使爱好文学的大学生健康成长,他还亲自为文笔协会会员开设讲座,进行写作辅导,亲自修改学生作品,并将学生中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向文学期刊、报社、出版社推荐。如现在就读于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学生习修鹏诗集《清风弄影》,就是在孙自筠的指导下并为其亲自作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在校学生作品集代表。
孙自筠同志退而不休,笔耕不止,老当益壮,决心继续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培养更多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贡献自己的余热。他的突出事迹,不仅在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和广大师生中树立了榜样,而且在省内高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于2010年10月15日作出决定,授予了孙自筠同志“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同时孙自筠教授以高尚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为社会奉献精神食粮,他凭借崇德向善、扶正祛邪、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2017年6月被评为第三届内江市敬业奉献模范。
二、崇德向善 照亮学子
2007年10月25日下午,内江师范学院“孙自筠文学奖”捐赠签字仪式顺利举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孙自筠这一义举,对孙自筠呕心沥血培育文学青年,关爱、扶持文学青年成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孙自筠教授也动情地表达了设立文学奖的原因以及对学院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孙自筠文学奖”的设立,体现了孙自筠教授热爱学院、热爱学生的崇高品格,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孙自筠文学奖”是孙自筠教授捐资设立的学生文学创作基金,孙教授用自己的稿费捐资5万元设立,为期10年,每年用5000元奖励我院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学生。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文学创作,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饱含了孙自筠教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殷切希望。该奖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包括网络文学作品)的在校学生均可申报,迄今共有75名学生获得资助。
在2014——2015学年度“孙自筠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致辞,学校副校长曾良对孙自筠教授致以了崇高敬意,并谈到:“孙教授是蜡烛,照亮了学生;是人梯,成就了学生。”分享了孙教授的人生经历及遭遇,热情讴歌了孙教授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定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强毅力。曾良副校长认为,起步的早晚并不决定最终的成败,出道的早晚并不决定成就的高低,在这方面,孙教授就是同学们最好的榜样。“人生的积淀越丰硕,文学的经验越丰富,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天赋固不可少,但后天努力更加重要。”
三、情深意重 寄语学子
2012年12月27日晚,作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的孙自筠教授为党校第2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00余名学员作了一场题为《立志 拼搏 成才——孙自筠讲自己》的讲座。
在轻松、舒缓、艺术、愉悦的讲座氛围中,孙自筠教授娓娓道来,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人生中三次立志、多次磨难、幸福收获的厚重故事,很好地诠释了“生活大于艺术”的真命题。孙教授用笃志、拼搏、执着、成功、磨难而幸福的人生阅历生动地印证了“立志·拼搏·成才” 的人生奋斗逻辑,他告诫广大青年学子,只有志存高远、刻苦拼搏、自信执着才能成长成材。
孙教授的话语充满感动和启发,激励着学子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志向、矢志不渝,力争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栋梁之才。
四、高风亮节 情系内师送寄语
文学的创作,并不是一早一夕之事,而是需要身体力行,需要积累生活经验。“全身心投入现写作的20年,我收货的远大于前半辈子的40年。”孙自筠说,“创作时的灵感很重要,往往灵感只存在那一瞬间,放太久了情绪就没有了,有时候灵感来了或是想起来了就马上随手找个东西记下来,对于稍纵即逝的灵感,一定要第一时间抓住。所以文学创作爱好者一定要抓住灵感,即时创作。”
孙自筠话说到:“把文学当一门兴趣,这会让你终身受用。文学就像是一段生活经历,精彩的部分就像是生活中的笑话,但是生活中往往没有那么多笑话,把遇到的笑话写出来就会吸引人来看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灵感需要我们来抓取,留不住的是青春,逝不去的回忆,孙自筠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育栋梁,明德博学育芬芳。德政身行,德望之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