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特刊(第四期)
来源:   作者:编辑:离退休工作处   点击数:   日期:2016-12-08   字体:【

 

老有所为特刊
(第四期)
刊头语: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离退休党总支、工作处专门搭建了这个《老有所为专栏》,反映我校一大批老知识分子离岗不离志,退休仍然壮心不已,老有所为,与时俱进。在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频添高质量成果,在金黄色的秋阳足迹里,为旺盛的生命再画上一道年轮。他们真是老犹智慧、老有风格、老显高尚情怀,把人生的黄金之秋经营得如此写意,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像散文诗一样令人赞叹。2016年, 陈涛教授荣获市府颁发的“内江文学贡献奖”。本期特刊发陈涛教授持续创新的故事。

 

离退休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
 
陈涛老师,1942年生, 上海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内江师院中文系三级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与研究, 曾任内江教院中文系主任, 范长江研究所所长。2008年2月退休。
从教40多年来, 陈教授数十年如一日, 在专业教学与学术研究领域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他授课的学生中不仅出了如黄济人、傅恒、卿平海等一批国内闻名的优秀人才, 而且本人刻苦钻研, 攻克一个一个学术课题,他的一些著作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回顾过去走过的人生道路,他这样概括自已的体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持续创新是人生“诗意的栖居”。

[NextPage]

70年代, 陈教授在资中乡镇中学从教时,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 撰写杂文与评论。76年调到内江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之后, 更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文艺杂谈, 迎来了他第一个创作旺季。
  
 
 
 
  
 
 
  部分文章剪报
80年代初期, 陈教授在内江教院任中文系主任。教学之余, 兼任内江教院内刊《教学参考资料》主编, 负责审阅发表各地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1984年,与内江市教科所蒋路大合作, 创刊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语文报》, 并担任报社第一任主编。

 

为了培养中学师资的需要, 陈教授的学术研究集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这时期, 他主编出版了《听说读写学法精要》(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三T作文训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外, 主编出版了《论据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论据辞典》是一部供社会青年、干部、学生、教师及写作爱好者使用的工具书, 上市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 十多年间连续出了三版。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修订本
 
1987年,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办的高级进修班进修学成回校后, 陈教授受四川省师专与教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委托,主编一套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经过他与编委们共同努力,陈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扫描》与《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评》, 先后于1989年、1991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两部书被四川、云南、贵州、山西、新疆等省区三十多所师专、教院用作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扫描》面世后,在中国文学史界立即引起了关注。王庆生先生、古远清先生等著名学者纷纷在《文学评论》、《中华读书报》、《文艺报》、《光明日报》、《理论与创作》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评论,认为这部专著是“新时期探索型文学史的代表作”,“对当代文学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 2012年, 经过20多年的历史检验后, 《中国当代文学扫描》被国内专家先后选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大学文学专业阅读书目”、“ 大学文科老师阅读书目 书目。
入选的评语是:
(前面是概述专著内容的文字,略去)该书把文学史的演进同文学思潮、流派的发生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描述, 突破了“史+作家作品” 的框框。作为一本当代文学史教材, 在观点、材料、体例方面均有新的拓展。
 
 

 

 
90年代, 陈教授适应市场经济大潮, 走向社会,将专业知识化为产能。他与内江艺术喷泉公司合作, 担任公司的艺术策划, 并在实践中研究喷泉艺术。此间他撰写了《喷泉艺术初论》论文, 发表在国家权威刊物《文艺研究》上。这是国内第一篇研究喷泉艺术的论文, 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因而获得了四川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NextPage]

 
陈教授还受内江市委宣传部委托, 主持编纂了《内江百科全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 应邀与国内鲁迅研究专家一起集体撰写《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90年代后期, 陈教授应原内江地区行署副专员兼内江师专党委书记的董国福先生之邀, 协助他撰写《读启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读启教学论》得到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张健高度评价:这本专著“理论上创新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版, 意味着我国在教学论的探索上开始走向成熟”。《读启教学论》获得了“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新世纪初,内江师范学院建立后,陈教授集中全力投入了内江师院中文系的教学与学术建设。在创新道路上, 他做了下述几方面工作:
其一,文学理论研究。陈教授用了一年时间, 撰写了《文学意象论》专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出版), 并在中文系开设了“文学意象研究” 选修课。 
  
 
 
                                                                                                                                                                       
 
其二,从事高校教学改革, 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努力创新,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2002年, 学院举办第一次教师讲课比赛, 陈教授荣获教学一等奖。2003年, 省里举办第一批全省高校精品课程评比, 陈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最终胜出,成为内江师院第一门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 学院举办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比活动, 陈教授荣获“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金奖。2007年, 陈教授被评为内江师院首届教学名师。

[NextPage]

 
    
 
陈教授讲授省级精品课程 
 
                 
 
陈教授与学生在一起
 
其三,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师范教学面向中学语文教学, 陈教授申报了“教学效益研究” 省级学术课题, 着重探讨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两年内, 陈教授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语文教学第三种序》《语文教什么》《教学目标理念的变革》《经典的困惑》《栽树与集叶》等7篇系列论文,首倡语文的“话语论”,与当今语文界流行的“语言论”“言语论”理论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理论的第三种理论,在语文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议。
 
 
 
 
   
其四,在业余时间, 陈教授还为一些新锐的学者、作家的著述作序, 写评论。
 
 
陈教授替学者、作家著作写的部分序言
其五,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范长江研究。2003年范长江研究所成立, 陈教授被学院委任为第一任所长, 他开始转向新闻领域的研究。短短几年内, 陈教授发表了《范长江“民本” 新闻观》《范长江新闻作品的话语初探》《论范长江精神》《深化范长江研究的几点思考》等8篇系列论文, 许多观点被学界引用。

 

 
 
 
       
2008年, 陈教授退休。人退志不退, 陈教授钟情于自己耗尽了青春辛勤耕坛的土地----内江, 全力研究内江文化, 并坚持不懈, 执行自己制订的写作计划。退休八年来, 陈教授做了下述几件事:

[NextPage]

第一件事, 担任范长江纪念馆顾问, 参与纪念馆的建设,撰写纪念馆的解说词。此期间, 他接待了天津、兰州、四川、内江电视台、广播电台及一些报社的多次采访。
2014年春,陈教授完成了《新闻巨子范长江评传》专著,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原社长、总编辑邵华泽先生亲自为《评传》题写了书名,范长江次子、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东升教授,《人民日报》原副总编于宁先生分别为《评传》作了“序”。

 

上海《新闻报》原总编忻才良先生,在2014年12月8日《文汇报》上发表专评《如实作传, 理性研评---陈涛专著〈新闻巨子范长江评传〉荐评》, 对这部《评传》的学术价值作出了高度评价:“这部评传有分量、有质量、有深度、有创见。……堪称当下突破范长江研究‘瓶颈’的一部力作。
        
 
邵华泽先生题书名
  
 
  
与范东升教授合影 
 
 
      
陪同刘奇葆书记参观纪念馆
 
第二件事,担任内江市作协顾问、《西南作家》杂志顾问,并出任《大千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 主编了两套研究内江文化的学术丛书。第一辑丛书4本, 第二辑丛书4本, 先后在2012年、2014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任内江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忠在丛书首发式大会上讲话说:“《大千文化丛书》是内江文化史上第一部研究文化理论的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有较强的可读性,对内江文化具有一定影响力。

[NextPage]

年, 陈教授荣获市府颁发的“内江文学贡献奖”。
 
   
 
大千文化丛书第一辑
 
    
 
大千文化丛书第二辑 
 
 
 
书法家赠陈教授墨宝
 
第三件事, 在社会上开设文化讲座。这些年,陈教授在市图书馆、 范长江纪念馆、师院中文系、市政协、市委组识部、内江报社、武警支队,以及内江、资中十多所中学开设各类内容讲座二十多场, 听众评价:“听了陈教授的讲座, 耳目一新, 受益匪浅。”( 见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大千讲坛》, 第180页)。
 
       
在武警支队开讲座 
 在市图书馆开讲座
 在内江师院开讲座
第四件事, 参与内江师院校园文化建设。陈教授撰写了“名师苌弘碑”, 赵贞吉“狮山学馆” 碑文, 并参与校园景点命名。
 
  
         
陈教授撰写的“名师苌弘碑”
 
第五件事, 撰写关于语文教学理论的学术专著《话语论》, 以及《入川往事》等三部“往事” 系列散文。这件事正在做, 陈教授说:生命不息, 创新不止, 争取早日把这些书写完, 了却心事。

 

像陈涛教授这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退而不闲的老教授,真是我校退休老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内江师范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32-2340494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