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我校老干部接受内江市广播电视台采访
来源:   作者:编辑:离退休工作处   点击数:   日期:2015-10-08   字体:【

 

国庆前夕我校老干部接受内江市广播电视台采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前夕,我校退休干部刘襄笃同志就内江城市变化接受了内江人民广播电视台采访。
刘襄笃同志从内江解放初期的印象和内江城市的演变谈起,并从“交通建设助推内江城市变化、门类齐全的工业带动内江城市变化、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展现内江城市变化、美化量化显现内江城市变化”四个方面畅谈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内江城市变化,让人们的思维脉络对整个内江城市的变迁有了清晰的认识。
刘襄笃同志的专题采访在内江人民广播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播出。
刘襄笃同志把采访的内容整理成了“我亲历的内江城市巨变”文章,现以这种方式,将其整理的稿子附后,让大家共享。
 
附:我亲历的内江城市巨变
 
我亲历的内江城市巨变
——内江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的专题采访
刘襄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6日内江解放。人民解放军担负着内江专区的接管和建立人民政权工作,也迎来了资中的解放。当时我正在资中读高中,1950年以学生界的代表出席了川南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到内江城区由专员公署组团赴泸州开会。1951年我又被选出席川南地区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和在重庆召开的西南地区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参加这些会议都是到内江城区与其他人员集合后,以内江团的名义前往,这样亲自目睹解放初期内江城市面貌。1951年11月被抽调到资中县团委工作,经常到内江团地委参加工作会,到内江的机会就更多了。1956年我被抽调到内江师专工作,从此,在内江工作了近60年,可以算是一名老内江人。在新中国成立66年之际,内江人民广播电视台,就内江的城市变化采访了我。现将采访时的情形抄录如下:
解放初期的内江印象
内江地处川中腹地,居成渝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素有“甜城”之称的美誉。解放前由于封建势力的长期盘踞,军阀连年战乱,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内江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贫困中。
刚解放时,内江城市可以概况为:城市面积小、人口少、街道狭窄、房屋低矮、道路不平、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经济单一、教育落后。
当时城市面积很小,城区人口只有二万来人。城内较为繁华和热闹的地区是交通路和河坝街。交通路因成渝公路的关系,那时候内江到成都、重庆的汽车行程都要一天,内江就成为成渝两地和川南地市前往成都、重庆的住宿中转区,可以说交通路沿街旅馆、饭馆、茶馆、汽车修理店密集,人来人往,显得非常的热闹。河坝街的热闹,得于沱江河的水运,水运货物的船只都是在河坝街码头停靠,因此,码头、货栈、各商邦的交易到汇聚在此,沿街的旅馆、饭馆和茶馆也应运而生,显得就比其他街区繁荣和热闹。而河坝街临沱江地带,洪水季节经常被淹没,房屋和道路十分破烂。除交通路和河坝街外,较为宽敞的通街大道是通往“省”城的“东大路”(过去的驿道),从南关正街入城,其他的市民街、牌楼坝、翔龙山、半坡井、玉溪路等街巷十分狭窄,人来人往拥挤难行。
内江城市与其他的城市一样也筑有城墙,分东、南、西、北四个正门,解放后的城墙部分段落仍然存在。城内荒地荒坡很多,现在的梅家山、马鞍山那时都是荒坡,十分的荒凉。
当时城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缺乏。没有生活用水的水厂,居民用水都是由专门以挑水为生的劳动者在沱江中担水供给。只有一个小型发电厂,满足少数机关团体、部分商业用户天黑照明,晚上十二点前就关灯,城内居民的晚上照明,主要靠煤油灯、菜油灯或煤气灯。城内的物质运输,只能靠肩挑背磨,一根扁担和一幅箩筐成为了当时的运输工具,市民出行除少部分有钱人坐滑竿外,其余全是步行,穿城而过的沱江,市民过河无桥,只能靠人力摆渡往返河两岸,洪水期间和夜晚停渡,让人们只能望河兴叹。
内江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参加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面积得到逐步扩大,面貌得到大为改观,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内江城市的演变
1951年上级正式批准内江设置地辖市(县级市),将城内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乡镇和东兴镇作为内江市的城区。1952年土改结束后,又将椑木、白马两镇和城郊农村的小部分划归市区,这样,城区人口增加至7万。1985年根据国家的产业调整,将内江地区改为省直辖的地级市——内江市,市级机关的驻地未变,只是由原来的县级内江市变为内江市市中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内江市所属的简阳、资阳、乐至和安岳四市县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资阳地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内江城市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6周年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交通建设助推内江城市变化
解放后,随着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建设,也带动了内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成渝铁路穿内江城而过,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既促进了内江交通建设,也为内江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扩大,内江到昆明的铁路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先期修道了宜宾,后在2001年接通了贵(阳)昆(明)线,实现了内江到西南边陲的快捷通道。跟随全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步伐,成渝客专高速铁路,也从内江城北而过,将在今年年底通车,实现了内江到成都、重庆分别半小时圈,同时,也推动了内江城市变化。
公路建设的推进,也助推了内江城市的变化。首先是国道公路线的建设,把内江和全国连在了一起,321国道线就穿城而过,过城路段就是城区的环城路,同时也使简阳、资阳、资中、隆昌等县级城市受益。内江成为南来北往商家和游客的集散地,成为了上成都、下重庆的毕经之地和中途休息的驿站;其次是省道206线、207线公路网的建设,实现了内江与自贡、宜宾、安岳、威远等公路畅通;三是县乡公路的建设,既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也确保了农副产品得及时上市,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四是高速公路的建设,缩小了大中城市间的距离。1997年西南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内江分别到成都、重庆需要8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接着,又建成了内宜、隆泸、内遂等高速公路,把川南城市连成了一片,实现了与川北城市群的联系,正在建设的内(江)威(远)荣(县)高速公路,将会实现内江到乐山的快速通道,带动内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内江城区的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即将开工,建成后,过境车辆将直接通过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前往目的地,能有效减轻内江城市的交通压力;五是村通公路的建设,把城市和农村联系得更为紧密,让农村人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有了便捷的路径。
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沱江河的船运功能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的货运尽局限于采集的砂石运输,原来承担城区南北居民交往的东渡(浮桥)、西渡和北渡码头,逐渐退出了应有的功能,现在只有北渡码头,承担着观光摆渡的功能,西林寺下的东桐路边上的“西林古渡”碑,尚能看出当年沱江渡船摆渡的痕迹。随着321国道的建设,1969年在内江城区的沱江河上架起了第一座大桥——沱江大桥(内江人称为“一桥”);1985年开始了西林大桥(内江人称为“二桥”)的建设,1988年底建成通车,为内江主城区的北移创造了条件;为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又修建了桐梓坝大桥(内江人称为“三桥”)、羊子岩沱江大桥(内江人称为“四桥”),使内江主城区有四座大桥相连,同时,正在建设的花园滩沱江大桥(内江人称为“五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黄荆坝大桥,将会使内江的城市建设有更大的变化。
沱江河的航运功能的退化,但却在沱江大桥下游一公里的地方,修建了天宫堂拦河坝,使沱江在内江城区形成了水域6015亩、17.3公里长的人工湖泊——甜城湖,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区气候,美化了城市景观,特别是甜城湖两岸打造的文化景观,既可以让市民和游客从大洲广场外面的码头登上游船,欣赏内江城区两边的美景,又是内江旅游的一张名片。
门类齐全的工业带动内江城市变化
内江建市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内江的国民经济和全国一样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到1978年底,形成了制糖、棉纺为主的轻工业;机床、锻压设备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及化工、建材、电子等大小工业企业200多家,工业总产值已达2.3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7%,为解放初期的54.5倍,职工人数3.6万多人。由于门类齐全的工业建城区面积达8.7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旧城的3.7倍,城镇人口增加到15.4万人,其中主城区就有11.1万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后,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医药化工、建材为主的城西工业园区和高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了内江的城市面积的增加和城市的变化。
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展现内江城市变化
作为一位高校人员,感受最深的是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更能说明内江的城市变化。1956年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建立,通过四十多的发展,以内江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加上内江教育学院和内江艺体师范学校,于2000年建成了内江第一所本科院校,现在的办学规模达到了校园面积1000亩以上、在校学生人数突破1.7万人、在职函授学生1.3万人,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收本专科学生,办学层次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函授教育。同时,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在原来内江财贸校、内江工业校、内江农校、内江水电校、内江轻化技校基础上组建成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并在高桥镇建立了占地800亩的新校区。
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成分体现了文化之乡、书画之乡的内江文化内涵彩鼓诮某鞘形幕自痰玫搅朔⒒印?/span>
美化亮化显现内江城市新变化
内江城市的变化,最突出了表现就是近年来的美化和亮化。一是街道的美化和亮化。近年来先后对汉安大道、西林大道、太白路、大千路、甜都大道、汉渝大道等进行了改造,特别是汉安大道的改造既继承了内江古时称“汉安”的美名,又是内江形成了十里的城市景观大道,东联高桥西至高速公路内江出入口,提升了内江的城市品位。二是对老街的风貌改造,形成了一街一景的独特内江城市风貌,特别是东兴老街的重新翻建,把人们的思绪带入了古汉安的街景,想象当时商家的繁华和人丁的兴旺。三是城市绿地增多和纪念馆的建设,沱江右岸的大洲坝,改建成了西南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洲广场,既是内江的一道名片,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民公园内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的维护和西林寺旁张大千纪念馆、书画馆以及大千园的新建,使内江的城市多添了几分文化内涵。
总之,内江城市的点滴变化,都是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缩影,都是国家强盛的标志。让我们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期盼内江城市更加美好!
 

内江师范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32-2343197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1124号  邮编: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