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离退休工作处被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校和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原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熊敏同志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和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在学校党委和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结合离退休老同志群体的特征,积极探索群体的运行规律,经过近十年、三大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理念“引领一群有思想的老人幸福而优雅地安度诗意晚年成为常态”;构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三养(养性、养身、养心)”工作法体系;固化了学校的“秩序→制度→思想”阶段性群体结构优化路径;实现了把“老年群体”转变为“老年团体”的十年规划;基本根除了“老干部患病,校领导吃药”的尴尬局面。学校离退休工作正在大群体有序化的基础上推进“老年团队”建设的五年细分目标,力争形成一套系统的高校离退休工作规范,彻底改变高校离退休工作“点强面不强”的“系统思维缺乏症”和碎片化的工作方法。
一、“借助组织优势,强调活动管理”(2008—2011年)。
这个阶段主要以内部组织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建构和群体的有序化推进为目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规划和推进特色活动建设,对群体进行政策性分层管理,按照厅级退休老领导和离休干部、处级退休干部与一般干部三层分级管理,把老干部的主要精力聚集在群体内部的有序化建设上。经过三年的规范、引导和建设,老干部安静了、校领导放心了。
二、“突出文化优势,强化情绪管理”(2012—2016年)。
这个阶段主要以“三养”工作法体系的建设推动工作方式的制度化,引导老干部构建“职业化养老”观念,促进老干部自身养老行为的制度化,通过《神奇的音乐功能》帮助老干部建立释放不良情绪的自助管道,实现“心情舒畅”的“养性”目标;通过《健康物语》帮助老干部建立健康保健的理性常识,实现“健康状态”下的“养身”目标;通过《心灵悟语》帮助老干部诗意安放自己的心灵,烧掉心中那份躁动和知识分子特有的孤傲,在没有“心理负累”和“灵魂安静”的情境中达至“养心”的目标, 平静安宁的心境,是每个人修养心性的必修课。这个阶段的建设成果是9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大幅增加,80岁阶段群体的数量每年大比例增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老专家越来越多,老干部不再靠读书人的“语言暴力”操纵学校领导了。
三、“培育团队优势,优化观念管理”(2017—2021年)
人的躯体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都分别能够与医生和心理辅导师对接,但第三类疾病——“思想疾病”却找不到链接处,它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一直客观存在且成为易感人群。
学校离退休工作实现了群体“团体化转型”后,2017年开始探索群体的深度细分和结构优化,结合知识老人与生俱来的天然伙伴需求,把大群体中具有相同道德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老人聚在一起,让这批知识老人各归其位,以独特的活动让老人们在精神世界寻求满足和快乐,引导他们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生命寄托和寄望。现在已经细分出健身气功协会、诗词楹联协会和歌舞健身协会等十个小团体。诗词楹联协会已出版《鹤鸣流韵》诗词集两集;书法协会出版了《墨痕心语》书画集;王希尧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获评四川省第八届教改成果奖一等奖;气功健身协会在2019年学校新年晚会上表演的气舞《鸿雁》获得了全校教职工的高度好评,参加2019年4月西南科技大学承办的四川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获得了集体项目一等奖,单项一个第四、三个第六的好成绩;退休教师受邀参加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诗文朗诵会上朗诵的《生如胡杨》获得了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学生长时间掌声的最高敬仰。学校将把这些兴趣团体进一步优化成兴趣团队,直至建成独特的养老平台。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结合细分群体的优化进程,认真研究思想疾病深层的患病机制,躯体疾病、心理疾病与思想疾病的关联机理,总结提炼一套系统的“干预参数”和“治疗”方法。
十年的不懈探索让我们找到了这个群体的运行规律和文化干预介入的基本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这个群体固有的力量。我们即将在更大的尺度和学术视野上去研究这个群体运行的动力学原理,为这一批四代同堂的知识老人们“诗意地栖居”创造更舒适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