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特刊(第八期)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作者:编辑:刘丹   点击数:   日期:2019-03-27   字体:【

刊头语: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离退休党总支、工作处专门搭建了这个《老有所为专栏》,反映我校一大批老知识分子离岗不离志,退休仍然壮心不已,老有所为,与时俱进。在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频添高质量成果,在金黄色的秋阳足迹里,为旺盛的生命再画上一道年轮。他们真是老智慧、老有风格、老显高尚情怀,把人生的黄金之秋经营得如此写意,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像散文诗一样令人赞叹。本期特刊发王祖明教授在挫折与磨难中自学成才的“逆袭”故事。退休后仍被返聘担任实职院长,在我校还是开先河的第一人。他,不仅在院长岗位上为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着特有的贡献,更令人期待有那么一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子在他的“逆袭”故事中继续创造更大的“逆袭”效应。

离退休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

                                                                                                                                                                     二〇一九年三月

不屈命运迎难上  涅槃重生谱新篇

——记历经磨难,逆转人生的声学教授王祖明

 

【人物档案】

王祖明,男,教授,内江师范学院人声学研究所所长,播音发声学专家,范长江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发明同极格练字法,获国家专利;已出版个人专著七部,专著《口语发声理论及应用研究》获得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研究的教学成果两次获得内江师范学院二等奖;2012年获得内江师范学院第三届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三次被评为内江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内江师范学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内江市优秀盟员。

 

图片1

王祖明教授

磨难中成长“闷葫芦”修炼成发声学教授

对于已经成长为专业人才的王祖明:播音主持发声学教授、人声学研究所所长,播音主持、书法、演讲口才教师,主攻播音发声学。而小时候的王祖明在亲戚们眼中就是个“闷葫芦”。小时候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坐在街沿边上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车,可以坐一下午,但看到什么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从不爱说话的“闷葫芦”到演讲与口才教师、发声学教授,他用坚持与努力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王祖明教授和同事们合影

嗓音条件差的他没有被先天的因素阻止前进的脚步,因为热爱,他四处拜师学艺,先后在内江歌舞团、四川音乐学院甚至中央音乐学院求学,可别人一听他的发声就摇头劝他放弃,甚至不再愿意教他,尽管受尽嘲笑和讥讽,但他依然一再坚持。没有老师教,他便自学。从此他便钻入了发声学的研究中,从对气息的运用到声乐发声学再到口语发声学,书籍和光盘陪伴他走上了自学之路。不仅如此,他还跑到学校去旁听,经过反复的练习,他终于找到了发声的“着力点”。之后他拜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咽音艺术教研中心主任王宝璋,开始了他更高层次的发声学研究。

王祖明教授的专著获省政府三等奖

通过不懈努力的研究,王祖明的嗓子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的发声方法很独特,结合到中医学原理,通过科学的发声,引发咽喉内部的颤动,能够打通经络。如今王祖明说话,声音富有磁性,偶尔高歌一曲也能给人振奋与享受。

图片5

王祖明教授的《科学发声的新理论及新教法》荣获二等奖

    从嗓音先天条件差“修炼”成发声学教授,从曾经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能说会道,他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次涅槃重生般的“逆袭”。

厚积薄发琴棋书画兼修的“杂家”

起初,因为嗓音不行,人际交流减少,王祖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说话少了,安静的时间便多了,留给大脑思考的时间便多了。因为嗓子不好,他想找一份可以不怎么说话的工作,他想到写字,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旅。一开始也是受到嘲笑的,他的手提笔就要抖,更别说写字了。当他决定去学习写字的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认可的,可到最后,他却从提笔手抖摇身一变成了专职书法教师。

王祖明教授的获奖证书

王祖明学习书法不光是临摹,在他的字帖里,每个字的周围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蚁文”,那是他对每个字的解析,标注了他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何落笔,如何运笔,怎样收笔,力度如何都有一一注明。他每天对着字帖,潜心研究,每天要坚持8个小时以上的练习。他用自己的方法,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练成了一名专职书法教师,他发明的同级格练字法,浓缩成六十四个字的口诀,获得国家专利。

图片4

王祖明教授获得优质课讲课比赛一等奖

    除了书法,王祖明还喜欢音乐。上世纪八十年代,想学小提琴的王祖明跑到歌舞团去拜师,拉了两下,老师就让他放弃学小提琴。小提琴这种乐器,讲究的是乐感,王祖明乐感不好,找不准音。老师建议他去学键盘乐器,于是他买了台脚踏风琴,又钻进了音乐世界里。

    1990年左右,他买了架钢琴,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一些规律,作为一个中文系教师,他却可以担任起声乐方面的教学,面对十个学生就能用十种不同的方法来教。

    会说会唱会研究,擅书法,会琴棋(象棋),说王祖明是个“杂家”一点都不为过。

心思玲珑酷爱哲学思辨的教育者

王祖明最开始接触哲学是在他四处求医,治疗嗓音疾病的时候,回忆那段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当时突然就发不出声了,我找了很多名医和研究声乐的专家来给我治疗,但都不见效,直到我接触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沈湘写的一篇名为《漫谈歌唱的思想方法》的文章,让我重获新生。”正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就能摆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复杂的声乐问题有完整的概念,才能把艺术表现与技术训练、语言与发声、呼吸与共鸣之间的关系摆好,而不是把它们孤立起来……”这些语句,让王祖明豁然开朗。这段经历让王祖明对哲学有了切身体会,并开始爱上哲学,并把哲学应用到生活工作中。

王祖明教授出版的专著

王祖明眼中的哲学不是泛泛而谈的大而空的理论,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他常常喜欢用辩证的思维教育学生看待生活的种种,让学生要不知足于现状而不断充实自己,也要知足于生活,在忙碌中找到生活的宁静。王祖明说“我时刻不忘将这样的哲学运用到我的生活和教学中。因为有自我追求才会闭门搞学术科研,因为想奉献社会才会教书育人。”

王祖明教授的不同时期的肖像

“挫折不一定是财富,只有从挫折中走出来,那才是财富。”这是王祖明从大半辈子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无论是青年时上山下乡的艰难岁月,还是突然不能发声的痛苦经历,都没有使王祖明低头,他用他手中坚韧的镰刀,一次次披荆斩棘,熬过艰苦的岁月,一步步将劣势打磨成了人生的财富。向世人诠释了只有不屈服于命运,才能完成华丽的“逆袭”。

王祖明教授和同事们在学院办公室前留影

 

 

 

 

内江师范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32-2343197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1124号  邮编:641100